纪念 | 沉痛悼念黄美尧老师
中国著名国画陶瓷双栖艺术家、当代著名文化名人、美术家、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原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教授黄美尧老师,于2024年10月1日上午10时38分因病在潮州逝世,享年91岁,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哀悼黄美尧老师!
黄美尧老师以毕生的心力从事艺术创新、理论完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以大量的精湛作品传播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的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感到无比悲痛,谨以此向敬爱的黄美尧老师致以最深切的哀悼!由衷缅怀黄美尧老师为中国美术事业与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深切的哀思!
黄美尧
80年为中国艺术的未来探路
实现中国艺术的当代化
黄美尧是一位艺术家,一位纯粹无庸俗味的艺术家,一位有真正文化风骨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具有士大夫气节的文化人,一位探索文明之源的思想者。他一生为艺术而创新、超越:在美术史上创新,以实现开天辟地,自成一派,在作品上超越,以超越先师,超越历史,当无人可超时,再超越自己,当自己无处可超时,就重新归零,从头再来。
一、少显不凡 深耕传统
(1934年-1955年)
1934年,黄美尧出生于四川江油,他6岁入私塾,学国学、读易经、练书法、画国画,如饥似渴、尽情发挥;13岁时遍访当地国画名师,苦练传统笔墨、传统形意、传统思想,一一深究、面面俱到。
1949年解放前夕,黄美尧应召入土地改革工作组,走遍名山大川,在无数写生中力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奠定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实现山水画形神兼备的创作标准,开启传奇的艺术之路。
四川江油山水面貌
少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家乡独特的山水地貌,但遍览两千年的山水画发展史,并没有一种技法和形式是符合他心中所想的,仅做到古人山水画的形神兼备,似乎远远不够。
二、名师引路 中西求索
(1955年-1959年)
1955年,黄美尧考入四川美院(原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彼时这里大师云集、理念丰富,完整的艺术创造力量和完善的艺术理论体系,使黄美尧得以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各艺术门类深入学习。
50年代的四川美院
受教于李有行、沈福文、梁启煌、冯建吴(大画家石鲁之兄)、肖建初(张大千女婿、画家)及著名理论家王朝闻等,黄美尧学贯中西。此时,中国的散点透视和西方的焦点透视、中国的三远法与西方的明暗表现、中国的点线皴与西方的三维构成、中国的传统色彩体系与西方色彩体系、中国的留白构图与西方满纸构图等,无一不成为他创新的方向,从而走入了一条中西结合表现大山大水的执着之路。
大学时期的黄美尧
西方笔触光影明暗与中国笔墨浓淡虚实并行的笔法创新,西方复色、阳光色、环境色体系与中国水墨、青绿、浅绛色体系结合的个性表现,西方近中景创作与中国山水画开阔长卷中远景互鉴的视觉体验,西方满纸构图与中国传统留白组合的位置经营,西方焦点透视与中国散点透视融合的立体构成,均在此时形成基本的创新面貌。
三、风格形成 瓷画共进
(1959年-1988年)
在景德镇教书的30年,是黄美尧在陶瓷、国画两个领域学习、创新的时间,也是自己风格逐步形成的时间。
·求道陶瓷 国画自成一体
1959年,黄美尧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开始了陶瓷艺术的教学、创作与研究,这无意中为他国画的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60年代的景德镇陶瓷学院
在陶瓷窑变中,黄美尧发现陶瓷单一的色釉可以在火中变化出不可控的、无尽的色彩与肌理质感,他在想,这种效果能否在国画中实现?于是开始在水、墨、彩的自由融合上对国画进行创新试验。黄美尧知道传统的皴法无法表现家乡山水石头的光滑质感、更无法表现出亿万年的自然流痕,因而泼墨泼彩成为了他的创作方向。
但怎样泼才能实现家乡山水的面貌?中国传统的泼墨技法,更多的是表现平面的造型和色感,还无法达到表现千变万化的质感和肌理的程度,也就是说,传统的泼墨只能表现初级的质感,并不能把山石材质和山石微妙变化的细节表现出来,更无法表现肌理,无法透过肌理体现山石亿万年时代的流痕,以及不同山石的质感区别。
横烟山远暮江深 92.5x52.5cm 4.37平尺 国画 1981年
到80年代初,历经无数试验的他,研究出了几十种表现山石肌理质感的泼墨技法,真正意义上向家乡山石的原貌靠近,也在中国美术史上首先表现出了四川山石的肌理质感,创立“质泼法”。
在质泼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泼不只可以表现出山石质感,水、墨、彩在流动过程中还可以造型、构图,直接解决了山水画千年来构图重复的难题。黄美尧以“不画山水”的自然方法画自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串泼法”,一举突破了传统泼墨的局限,开创出“坠墨成山水”的神来之笔、之意。
山川灵气 99×52cm 4.63平尺 国画 1982年
·破旧立新 开陶瓷发展新局
1959年,一进景德镇的黄美尧就在研究国画创新的同时,同步开始研究陶瓷的创新,国画主要解决的是绘画方法的问题,但陶瓷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当时景德镇的陶瓷还是以工艺美术创作为主,绝大部分人依旧在模仿和延续清代官窑制式进行创作,整个艺术瓷的氛围及理论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黄美尧以纯艺术家的身份来到景德镇,自然不甘于重复古人的陶瓷创作,他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创作艺术瓷。
黄美尧80年代瓷盘绘画作品
在边教学边创作期间,他首先独创设计了许多新的器型与造型,随后,他对所有的设计方向进行了取舍,将瓷板和瓷瓶作为创作重点,其它领域的造型则仅作为教学用。在刻、雕、塑、堆、填、镶、嵌、画等不同的陶瓷装饰门类中,他则选择了陶瓷绘画,与他的国画创作相同步,相互补缺。
得益于成熟的国画创作能力和写生打下的坚实基础,黄美尧能够直接在瓶身上原创构图,将传统装饰图案的通景画法与陶瓷山水绘画进行结合,形成了陶瓷绘画的新构图形式——“通景原创画法”,突破由珠山八友开创的传统陶瓷山水绘画的“半边画法”。
黄美尧80年代瓷盘绘画作品
70年代末,他进入到以山水、花鸟为主,其它绘画方向放弃的状态中,如何在陶瓷绘画的写意技法中做到更有意境、更自由,成为他此时思考的问题,他知道,只有在陶瓷上也做到国画的写意渲染感和油画的肌理笔触感,才算是走到艺术瓷的境界。
1983年,黄美尧应邀创作葛洲坝纪念馆的主墙绘画,在为时八个月的驻留时间里,他进行了无数的陶瓷绘画技法尝试,最终在材料和技法上找到平衡,利用材料的特性实现了墨彩在陶瓷上的附着和流动,创造性的以擦拭之法,在陶瓷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泼彩”的表现。找到了国画写意渲染感的表现方法后,黄美尧又用堆、刮的处理方法,在陶瓷上实现了油画肌理笔触感的“刮彩”技法。
山水瓷盘 口径35.5cm 底径22cm 高4.5cm 100“件”大小 1989年
泼彩与刮彩技法的创新,使黄美尧完成了陶瓷绘画从工艺范畴提升至纯艺术范畴的历史突破,同时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开启陶瓷绘画的全新时代。
四、远离名利 蛰伏艺术
(1988年-2002年)
国画、陶瓷绘画的风格形成了,黄美尧也算是在艺术界有了一席之地,但此时的景德镇却迎来了商业化、市场化的兴起,本可以停止创新、以大师身份卖画的他,却选择了继续前行。
如今的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隶属韩山师范学校)
1988年,黄美尧毅然离开景德镇前往潮州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当时的潮州与香港、日本往来很多,西方的艺术更加发达、现代表现手法更多,这为黄美尧进一步的艺术创新提供了可能。
五、震撼归来 创新惊世
(2003年-2018年)
1998年,黄美尧从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退休,2003年返回景德镇,此时景德镇的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离开景德镇十余年的黄美尧,没有想着如何融入景德镇的市场,而是利用景德镇更多的艺术资源进行创作。从2003年开始,他夏秋半年在景德镇创作陶瓷,冬春半年回到广东继续自己的国画创作,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2008年中国美术馆“山水情·黄美尧作品展”
2008年,“山水情·黄美尧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一瞬间,黄美尧60年国画生涯、50年陶瓷生涯的巅峰成就,震惊世人,作为历史上少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国画、陶瓷双艺术领域作品个展的艺术家之一,无论是自然泼墨绘就的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国画,还是通景原创画法的挥洒自如、移步易景的陶瓷绘画,都已达到望尘莫及、无人能敌的高度。
此时的黄美尧,已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绘画艺术时代,成为一个时代的宗师。
天山白积雪为树 77×80cm 5.54平尺 国画 2006年
千峰青不断 口径16cm 肚径22cm 底径13cm 高44cm150“件”大小 青花釉里红瓷瓶 2004年
·建立独特国画艺术体系 开创国画新时代
在完成了国画上的质泼法、串泼法后,黄美尧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他希望有一种立体的泼法,既能实现山石质感,还要实现山水的层次与立体感,最终他创立了“立泼法”,做到了立体构成与泼法相结合,每一处山水都更立体、厚重、坚实。
巴山春雨 188×122cm 20.64平尺 国画 2003年
在表现立泼法时,他又把西方的色彩体系与泼墨相结合,从而开创出“色泼法”,形成了自己此时的色彩应用体系。
自然的泼法泼出了自然的质感、层次和意境,但中国山水画终究是人为的、人文的。黄美尧采用泼墨后再人为用笔描绘人文部分,以做到自然部分最大可能的符合天地之规律,人为部分最大可能的是人文的表达,两者结合达到“天人合一”,实现传承并创新的“泼写法”。
山河颂 700×300cm 189平尺 国画 2007年
这一由质泼法、串泼法、立泼法、色泼法、泼写法构建起的“自然泼墨技法体系”,终极目标就是求山水之真,求山水之骨相、本相、真相。黄美尧以“自然泼墨”的开创,建立起他成熟的“大墨大彩综合理论体系”,从而傲立于中国美术史,开创中国画的新时代。
山中甲子无纪年 178×96cm 15.38平尺 国画 2017年
·开创陶瓷绘画独立艺术门类 实现陶瓷开宗立派
通过“通景原创画法”的创新和“泼彩”、“刮彩”技法的开创,黄美尧在陶瓷艺术领域已然是大师级的存在,但黄美尧并没有满足自己的现状,而是选择了继续超越自己。
这一时期,黄美尧将创作重心放在了国画陶瓷上,并凭借国画中通过技法对思想与修为的表现,在陶瓷上实现了意境的表达,使陶瓷绘画在纯艺术范畴的地位更加明确。
有缘常看山 口径15.5cm 肚径20cm 底径13cm 高45.5cm150“件”大小 青花釉里红瓷瓶 2004年
国画陶瓷的泼,更多的是对墨的把玩,而传统的笔、写功夫,黄美尧也没有放弃。在国画陶瓷的山体构成中,黄美尧会根据山体结构进行多种技法的融合,有时是中国传统的点线皴、有时是西方的立体构成法、有时是创新的泼擦法,传统笔墨与创新泼法的融合在作品中自由出现、别开生面。
然而,即使已经名声远扬,黄美尧依然在反思,自己几十年创新陶瓷绘画的目的是什么?陶瓷不只是材料,更是艺术本身,它应该有自己的艺术特点,有与国画、油画等截然不同的地方。
朝阳澄清境 口径10cm 肚径34cm 底径18cm 高48cm200“件”大小 新粉彩瓷瓶 2011年
2011年前后,他从国画的“泼写法”中找到了借鉴,并运用到了陶瓷绘画中。陶瓷的泼写,不只是自然与人文的泼写,还是创新技法与传统技法的泼写。创新部分、大面积部分、远景部分用泼,是自然的方法表现自然,人文部分、近景部分采用传统的写、堆、填、描、画等工艺,实现传统技法表现人文,从而做到传统与创新相融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开创陶瓷绘画的“泼写彩”技法体系。
在泼写彩技法的基础上,如何让作品更接近山水的“真”,是黄美尧再次下力处。他依山体结构、肌理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泼法、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变化,从而让你感受到每一次泼、每一块色都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人为画出来的,这就是道法自然,是天地之自然规律。
山高云自奇 45×80cm200“件”大小 新粉彩瓷板画 2012年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山水之真相,黄美尧在材料与工艺上再一次创新。他把新彩、粉彩与白釉进一步巧妙结合,调制出自己独有的“黄氏新粉彩”,既有粉彩的厚重感、立体感,又有釉下彩的光滑手感,从而形成了独到的工艺体系。
黄美尧以独特的技法、意境和工艺,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陶瓷绘画艺术体系,在陶瓷史上真正做到了开宗立派,而陶瓷绘画这一与国画、油画等同一艺术高度的绘画新表现形式的创立,则在绘画史上真正做到了开宗立派。
浮云不知归 口径17cm 肚径28cm 底径14cm 高47cm200“件”大小 新粉彩瓷瓶 2013年
六、开创自由画时代 实现中国艺术当代化
(2019年-2024年)
自2003年归来后至2018年的15年间,黄美尧已然是一代宗师,陶瓷绘画上开创一个新时代,国画上其水准也已与张大千、黄宾虹等处于同一个高度,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创新,晚年继续变法,开创全新的自由画时代,实现中国艺术的当代化进程。
楚山风韵 95×59cm 5.04平尺 国画 2019年
山水已达真相后,再走是什么?应该是魂。山水之魂就是山水之规律,是山水骨、肉、形以外的精气神,是山水形成的根源。我们看到的山水,只是今天山水的形、意、神,亿万年前、山水诞生之前甚至没诞生之前,山水也是存在的,只是它以抽象、能量、气形存在于宇宙,只有把山魂、山气、山能量画出来,把抽象与具象的转换、能量与物质的转换画出来,才是把山水的魂、山水的前世今生、山水之规律画了出来。
黄美尧不再在技法上纠缠,而是自由挥洒、任意而为,此时他的山水是山水之魂、山水之道,是山水在有无之间转换的过程,是化气成山的规律、散山为魂的轨迹。
观山爱山是修行 103×69cm 6.4平尺 国画 2022年
为了更好的在传承中创新,2021年5月,黄美尧做出了“一切归零,从头开始”的惊人决定。山水是无意而成,山水画也可以无意而成,无意才是天地变化之大道,山水画无意而为才是终极大道,这就是黄美尧在自然泼墨技法的基础上,再次发展出的自由泼法。
在色彩上,他去繁为简,丢弃复杂的、西方的色彩体系,回归中国人对天地理解的五行色中,形成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五行色彩体系。单色与单色、纯色与纯色,以纯真的形态相互交织出一幅幅变化无穷的山水之境。
青山岩玉有本色 106×68cm 6.49平尺 国画 2023年
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人与山水、天地、宇宙之间的感应,黄美尧对风水在山水中的规律更加重视,他认为这才是山水之大道,人对自然的理解只能用道去归纳,归纳清楚了,山水也就理解了,他的山水画也就成了。风水的最高境是天人合一,黄美尧山水画的境界也是天人合一,山水风水局的目的是为人创造一个完美世界,黄美尧的山水画做到了。
在国画创作中对山水之魂、天地大道的领悟和表现,让黄美尧的陶瓷绘画也在2021年实现了与国画的同步,从而在陶瓷艺术领域更达无人能及的高度。
青峰朱烟浓 口径33.5cm 底径32cm 高75cm500“件”大小 青花釉里红瓷瓶 2021年
他明白陶瓷是自然的、山水是自然的、泼彩是自然表现自然,三者结合就是道法自然。而这个自然的规律中间有一个道,即山水有山水之道、陶瓷有陶瓷之道、绘画有绘画之道,道与道之间相同的原理就是“变”,而“变”又是符合法度与规律的,能把陶瓷材料之道、陶瓷绘画之道、山水自然之道融于一体,就是黄美尧大山大水的陶瓷艺术之道。
为了更准确的表现山水之道,黄美尧的陶瓷绘画也改用中国传统的五行色彩体系,将中国传统风水与中国传统五行色进行融合,以最简单的五行色来表现最复杂的山水变化,在简单中表现丰富,在丰富后归于简单,真正做到了画山水之神、之魂,在山水中彰显中国山水之韵味与意境。
山有四时云 200×100cm特大件 新粉彩瓷板画 2021年
然而,不管是山水的万变为不变,还是自然宇宙万物的必然契合、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均是大道终极规律下最终结果的体现,也就是生生不息。黄美尧通过对文明的溯源、领悟大道的起源,将中国艺术的发展带向了新时代。
虽然对大道规律的领悟是黄美尧晚年时期的思想成就,但回看他的艺术创作历程,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他早就在有意无意间为如今的成就埋下伏笔。他以当代学科文化体系为基础,对山水画的各元素进行拆解、创新、重组,将山水与科学、人文、自然相结合,在传承并创新中,在时代的创新需求下,探索着中国艺术的未来出路,践行着中国艺术当代化的使命,继文人画后,开创崭新的自由画时代。
山神有道色更深 126×60cm 6.8平尺 国画 2023年
如果总结黄美尧的艺术一生,他先后经历了临山水(临摹阶段)、画山水(中西结合探索)、写山水(传承中创新),那么他晚年在中国艺术当代化的自由画时代,则进入到了长山水的创作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同山水元素的组合、不同时间空间的组合、不同结构角度的组合、不同视觉维度的组合等,均源于他对造物规律的运用和对山水起源的通晓,脱离对自然山水的临摹、写生、膜拜,而完全与大道要求所契合,实现灵性山水的重塑,玄学境界应运而生。
艳阳天 兆金山 92×56cm 4.64平尺 国画 2023年
此时的作品里,我们能够解读到黄美尧在长与画之间实现了自然人文的契合、在似与不似间实现了中国山水的意象、在形与神之间实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在色与质之间实现了全新的色彩表现、在雅与俗之间实现了山水的人文情怀、在法与无法间实现了自由时代的开创、在写与画之间实现了书画同源的传承、在墨与色之间实现了五行色的哲学观,综合呈现出他造化山水的全新山水画高度,这是他超越临山水、画山水、写山水的创作境界。
不老山 隐仙贤 126×68cm 7.71平尺 国画 2023年
虽然我们也会发现某些特征并不算是他这一时期的独创,但当它们同时呈现在黄美尧的作品中时、当它们同时被归于黄美尧规律大道的探索成果之下时、当它们经历黄美尧90年的艺术淬炼后,所带来的结果,已然开辟一座中国山水画的成就高峰。
山水落于画面上时的道法自然和千变万化,塑造出艺术格局下山水本身的生生不息,而当作品呈现于观者面前时,黄美尧以百年人生定格的亿万年魂气游变的山水瞬间,则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视觉财富,作品的内涵和观者的解读之间亦形成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生不息的关系。当我们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悉数黄美尧的创新贡献时,46亿年的地球生命轨迹与几千年来的中国文明发展周期,在此刻形成了遵循同一规律、缔造人类文明的良性互动,在发展的维度上,与黄美尧的艺术贡献,共同写下了源远流长的厚重一笔。
沉痛悼念黄美尧老师!黄美尧老师千古!
延伸 · 阅读
- 2024-11-14影目X系列AI眼镜亮相,紫光展锐W517芯片引领智能穿戴革命
- 2024-11-13树立医者典范 礼赞大医精诚 访国宝级中医—周培富
- 2024-11-13跨境电商海外“爆单”加速 包邮的风吹到了海外
- 2024-11-12《华大严选基因的传奇:从创立到引领行业的辉煌历程》
- 2024-11-12《华大严选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引领基因科技前沿》
- 2024-11-12见证实力:华大严选基因如何成为行业标杆品牌